名詞解讀
基本解釋
溢價是指交易價格超過證券票面價格,只要超過了就叫做溢價。我們通常說一支股票有溢價,是指在減掉各種手續費等費用之后還有錢。
基本定義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又一解釋:英語為:premium,premiumprice。亦為:升值;升水;權利金;期權金;保證金;保險費。升值;①溢價;升值;升水高出標準價格、標準利率或證券票面價值的部分,如認購債券和優先股時支付的超過面值部分。另為:premiumprice。②權利金;期權金;保證金期貨、期權交易過程中支付的擁有合約權益的費用或價格,稱為權利金。即購買合約時所需支付的保證金。見:optionpremium。③保險費投保人向保險公司支付的保險合同費用。
溢價
2相關背景編輯本段回目錄
溢價的計算公式
發行股票的成本較為復雜,它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純粹的發行費用,即股票發行人在發行過程中支出的相關費用,如股票印刷費用、承銷費用、宣傳費用、其他中介服務機構的費用等;二是發行公司每年對投資者支付的股息。因此,發行股票的成本與實際籌資額的比率等于股息除以扣除純粹發行費用后的發行價格,用數學公式表示為:發行股票成本比率=股息/(發行價格-發行費用)×100%。溢價反映的是投資者以現價買入某權證并持有至到期時,正股需要上升或下跌多少才能使這筆投資保本。從溢價的計算公式(以認購證為例)來看,溢價其實是先計算盈虧平衡點[(權證價格/行權比例)+行權價]與正股價格的差距,除以正股價格,再以百分比來表達。溢價計算公式
正股、權證價格的變動
從上述公式可見,溢價高低其實很大程度取決于正股價格及權證價格,而權證價格又會隨時間流逝而遞減。假如行使價格高于正股價格(價外權證),權證價格全為時間價值(即沒有任何內在價值),計算出來的溢價會較高。相反,假如正股價格高于行使價格,權證價格包含的時間價值較低,所計算出來的溢價相對較低。可見,權證的價值狀況及距離到期日時間的長短與溢價之間一般存在一個這樣的規律:越是價內、距離到期日的時間越短,權證的溢價就越低;而越是價外、距離到期日的越長,權證的溢價就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投資者抱著溢價越低越好的心態選擇權證,無形中會偏愛短期而價內的權證,但很可能所選權證未必能滿足自己的投資要求。正股、權證的價格變動
3主要特點編輯本段回目錄
聯動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地區經濟聯系越來越頻繁。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與各國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更加緊密,從宏觀經濟層面導致各大股市與A股市場聯動性不斷增強。尤其是港股與A股更是產生了更強的聯動性趨勢。我們以兩地股市為例,來說明溢價的主要特點:兩地交易制度的不同是A+H股價格差別的客觀因素。香港資本市場沒有漲跌幅限制,同時也有賣空機制,衍生產品豐富,導致H股價格波動幅度受多空雙方影響,股價大幅高估的情況少,而內地市場只能通過做多賺錢,所以股票價格高估容易產生,幅度也會很大,由此加劇了A+H股溢價幅度。聯動性
4發展趨勢編輯本段回目錄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趨勢下,國際資本非常青睞中國內地優質公司,投資的渠道通過投資H股、紅籌股進入A股市場。首先是人民幣升值的宏觀背景,其次是內地經濟增長,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這兩個主要方面的影響使得近年來A+H股估值水平高于H股,H股估值高于紅籌股,整個中資企業估值水平高于香港本地股,受人民幣升值最直接影響的A股市場估值水平最高,由此也會帶動A+H溢價走高。從理性角度看,A+H股在兩地的價格應該趨同一致,但在兩地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沒有跨市套利機制產生以前,折價和溢價會繼續存在,兩地市場聯動性的加強不會改變這種現象。由于A+H股A股流通市值相對總市值比重不高,兩地市場投資渠道有限,高溢價水平是否繼續更多地是由A股價格和H股價格分別受兩地整體市場的影響決定,而不是A+H股本身決定。
發展趨勢
5主要形式編輯本段回目錄
股票的溢價
發行股票的成本較為復雜,它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純粹的發行費用,即股票發行人在發行過程中支出的相關費用,如股票印刷費用、承銷費用、宣傳費用、其他中介服務機構的費用等;二是發行公司每年對投資者支付的股息。在實踐中,新股發行都以超過面值的價格溢價發行,在股利一定的情況下,這就大大降低了股票籌資的成本。從實際情況來看,股票籌資成本與銀行貸款成本相比誰高誰低,取決于各個國家的金融環境、利率政策、證券市場發育程度以及公司股權結構等很多因素。另一方面,從企業籌資的財務負擔看,發行股票的成本也要低于銀行貸款。因為接受銀行貸款對企業而言是負債,體現的是債權債務關系,必須按期還本付息,所以成為公司較重的財務負擔;而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是企業的資本金,它反映的是財產所有權關系,沒有到期之日,一經購買便不得退股,企業不用償還,因而財務負擔較輕。權證的溢價
權證的溢價反映出溢價高低其實很大程度取決于正股價格及權證價格,而權證價格又會隨時間流逝而遞減。運用溢價分析法的前提之一是假設投資者一直持有權證至到期日,但相信僅有少數的權證投資者在買入之初便已打算持有至到期日行權,而大多數投資者都是以短線買賣為主,追求的是短期的價差,所以對于他們來說,選擇上漲力度較強的權證更為重要,反映到期日打和點的溢價的參考價值有限。這也部分說明了為何高溢價的權證有時會更受到資金的熱捧,例如一段時間內成交較活躍的權證大多是溢價高的近月新上市的認購證。而投資者如果投資伊始就打算持有權證至到期日為止,則代表投資者愿意放棄權證的時間值,只以正股在到期日時的表現來決定盈虧,此時溢價的高低就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了:溢價愈低(高),打和甚至獲取利潤的機會就會愈大(小),低(高)溢價意味現價離打和點較近(遠),在到期時獲利的可能性更大(小)。6計算方法 編輯本段回目錄
認購權證溢價率=(行權價+認購權證價格/行權比例-正股價)/正股價
認沽權證溢價率=(正股價+認沽權證價格/行權比例-行權價)/正股價
7風險溢價編輯本段回目錄
風險溢價(RiskPremium):對于風險資產,投資者要求較高的投資收益從而對不確定性作出補償,這種超出無風險收益率之上的必要收益率補償,就是風險溢價。風險溢價又叫風險報酬,風險報酬是投資者因冒風險進行投資而要求的,超過無風險報酬的額外報酬。 風險資產的報酬=無風險報酬+風險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