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劃區定界
是指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將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的一、二級基本農田保護區及建設預留地的范圍,在實地確定界線并落實保護標志位置。
劃區定界的方法,以優先保護耕地為出發點,一般采用圈定城鎮、鄉村建設留用界線和置換用地的反推法。
劃區定界的程序
室內初定:在1:10000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初步圈定建設留用地和置換用地,余下的耕地劃為基本農田保護區。
實地踏勘:實地丈量以逐塊確定可定位的留用地。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實行全面定位劃定,由專人實地丈量建設留用地面積,劃定界線,拐點處理設界樁,或以明顯的地物作為拐點標志,界樁以村為單位統一編號。
繪制圖件:在實地踏勘丈量的基礎上,對原在室內圖紙上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圖進行修正,將界樁的實際點位,樁號標注到1:10 000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圖上。
登記造冊:在圖上對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片、塊、區和建設預留地進行統一編號、統計面積并填寫報表。內容包括四至、面積、利用類型、保護級別和用地類型。
簽訂公約:在土地登記的基礎上,簽訂保護公約,確定保護責任人,明確責任人的保護面積、界線、責任和獎懲制度。
設置標志:在保護片、塊、區的界線上設置標志,標志牌上應有保護片、塊和區分布示意圖,包括保護范圍,本保護片、塊、區內基本農田面積、等級、期限、保護措施(村規民約等)。保護標志一般應以縣為單位統一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