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篇互相沒有關聯的文章放在一起看,很有意思。
一是
美國分析師
穆迪的報告顯示:
蘋果現在
手握1470億
美元現
金,占了美國所有
非金融企業現金的10%,位列第一。報告顯示現金仍然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前50家企業占了總現金的52%。持有現金最多的五家企業是:蘋果、
微軟、Google、
思科、Pfizer,占了現金的1/4。前四位都是IT和
互聯網公司,只有第五位Pfizer(
輝瑞)是
制藥企業。比起微軟,蘋果的現金幾乎多一倍,微軟有現金770億美元。
二是喬希·埃爾曼(Josh Elman,風投
公司Greylock
Partners的
合伙人,這家風投公司參與投資了
Facebook、
Instagram和MessageMe等知名
社交平臺)最近撰寫標題為:告別鍵鼠時代的“觸摸一代”將重新定義
消費科技,在文中他認為“觸摸一代”的崛起將深刻地改變未來
互聯網世界的格局。
因國慶長假的原因,筆者與平時不在身邊的侄兒侄女們有了較多的相處時間,他們正是十多歲的花樣年華。幾天相處下來,對什么叫“觸摸一代”有了相當的認識與感觸。從裝備來說,某種程度上確實告別了
PC,手機
PAD已經是不離身的標配。當然家里也有PC,但即使在家里,使用PC的時間也比不上移動
設備的時間。他們是
標準的互聯網社交一代,差不多從
幼兒園開始,老師就采用
QQ與家長交流和聯系。從小學開始,QQ就是全班同學的標配。我們小時候,大多數的游戲是在街頭田間進行,而這一代不玩網游的
比例估計不會超過兩位數。最明顯特征是,他們手指劃屏是真快真準,且左右開弓!
誰抓住了潮流,就像風投圈最近
流行的一句話,即使是豬處在風口,也能飛起來。現在是IT和互聯網的時代,光一個蘋果的現金就富可敵國,后面緊跟的三位也都是IT和互聯網公司。
但并不是在這個大潮中,誰都能成為贏家和強者,只有那些能抓住并創造未來的,才有可能飛得更高更遠。微軟創造和抓住了鼠標和鍵盤一代,從而引領了IT產業20多年,蘋果創造和抓住了“觸摸一代”,從而替代了微軟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者。蘋果的地位并非牢不可破,Google在后面虎視眈眈,微軟也希望老夫聊發少年狂,也許
硅谷某個車庫里
創業的青年正在干著顛覆蘋果的事情。
“觸摸一代”還在成長壯大,尚有許多未知與不確定性。“觸摸一代”最大的不同或許是隨時可以觸摸新的,拋棄舊的。
創新一旦停止,不管你現在多大多強,有多少現金,一旦不觸摸你,就意味著
出局;一旦將手指伸向你,就意味著成功向你飛來。